解码加密合约交易:从财富梦想到成瘾陷阱

合约交易:加密世界的隐蔽成瘾机器

加密市场的合约交易堪称最隐蔽却最高效的成瘾机器之一。全天候无休、高达百倍杠杆、瞬间爆仓,无需繁琐手续即可参与,甚至连情绪都能以表情包形式传递。

文化人类学者娜塔莎・道・舒尔在《运气的诱饵》一书中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最危险的并非金钱损失,而是"机器迷境"本身——那种明知正在沉沦却无法自拔的精神状态。

在这片看似技术驱动、自由博弈的领域,越来越多赌徒坠入深渊。他们背景各异,但命运惊人相似:在合约交易这台巨大的老虎机前,不断投入、反复吞噬。他们的故事,正是我们如何被设计上瘾的缩影。

从小康之家到负债累累

近期,一位网名"浙里重生"的用户自述视频引发热议。据其描述,他曾是某国企下属洗煤厂的副厂长,月薪九千,家庭幸福美满。

然而,合约交易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起初只是现货小赌,但初期的"成功"彻底颠覆了他的金钱观。短期内40%、50%的收益率,甚至"一天能赚四五万"的经历,摧毁了他对传统工作的信心。

本金亏空后,他走上更激进的道路:借贷开合约。10倍、50倍,甚至100倍杠杆轮番尝试;借钱、网贷、刷信用卡,每次都为了"再搏一把"。起初还设止损,但每次触发时又因"怕错过反弹"而取消。

他形容自己的状态如"钝刀割肉",今天充2万亏光,明天再充2万;从主流币到山寨币、空气币,越投越小众,越赌越绝望。

四次爆仓,四次填坑。第一次22万,第二次30万,第三次65万,最后一次债务突破百万。他不得不辞去工作,妻子提出离婚,父亲断绝关系,五岁女儿只知道"爸爸去外地打工"。

如今,他租住城郊廉价单间,每天开网约车13小时,勉强维生。智能手表不停震动的是催收电话与短信。他承认"早已对数字麻木",最大遗憾是"亲手毁了一个好好的家"。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机器迷境"——一个精心设计的成瘾空间,旨在让人沉浸、失控并最终逃避现实。加密市场24小时不休,高杠杆即时反馈,将风险与回报的循环压缩到极致,复制了赌博机的核心成瘾机制。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概念常被正面解读,但在此情境下,它更像一种"向后逃避"的伪心流,不带来任何自我实现,只会在重复行为中迷失自我。

流量化的情绪爆仓机

相比国企副厂长的缓慢溃败,年轻交易员"凉兮"的故事更像一场围绕数字盈亏和社交表演展开的宏大剧场。他不是悄悄沉沦,而是用流量和情绪,一次又一次将自己推向公众视野的中心。

凉兮首次爆红源于2021年的"519暴跌"。当天比特币跌幅达33%,而年仅19岁的他用一笔1000元滚仓空单斩获近四千万人民币,被誉为"币圈天才交易员"。这次成功成为他最危险的开始。

此后的交易中,凉兮不断高杠杆操作,盈亏如潮起潮落,最终累积负债超两亿元。他公开披露自己"已无收入来源",靠借贷维持交易,同时宣称遭遇感情背叛、父母决裂、精神崩溃,几度自残。

与此同时,他保持着极高的社交媒体活跃度。发布实盘截图,展示盈亏;翻身即在平台"撒红包";与其他KOL互撕、约架;公开私生活纠纷、情感崩溃、精神问题,构建"真实但极端"的人设。

他的社交媒体成为情绪赌博的"第二交易所"。爆仓、翻身、哭诉、撒钱、复仇,每一波情绪都与市场同步波动,每次暴跌或回弹都是剧情的一部分。凉兮不只是参与者,更像自导自演的剧作者,靠持续的剧烈情绪波动,稳固自己在币圈注意力排行榜上的位置。

这与"机器迷境"的描述高度吻合。沉迷型玩家会将情绪与投注紧密绑定,一旦沉入迷境,时间、空间、自我感都将消失,所剩下的只有一件事:继续下注。

凉兮之所以能长期维持流量,正是因为他让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息的情绪下注器。市场波动是他的剧情结构,盈亏数字是他的情绪驱动。

更讽刺的是,在一次次翻车和暴雷中,他依然拥有信徒,甚至有人愿意给他公布的账户转钱,自愿做他的债主。社会型上瘾结构在加密场景中得到完美映射,个体不仅沉迷系统,还被群体认同绑定,形成"失败也值得赞赏"的容错空间。

链上爆红的"市场第一赌狗"

James Wynn的故事则诠释了币圈技术型赌徒的极致。他在70天内将合约账户利润从0做到8700万美元,全程在Hyperliquid上链上透明。每笔开平仓、盈利记录和仓位波动,都被社区实时围观。

这场史诗级过山车之旅迅速吸引了大量追随者。短短数周内,James的社交媒体粉丝突破38万人。他的账户状态一度成为市场晴雨表,甚至影响市场情绪。

然而,2025年5月底,在经历连续盈利后,James Wynn的仓位出现剧烈回撤。70天积累的8700万美元利润,仅用5天就几乎消磨殆尽。

他在社交平台坦言:"我只是想追回失去的收益,同时不想看起来像个赚了1亿又赔光的白痴。我变得贪婪了,没认真对待屏幕上的数字。"

从这时起,James的推文风格变得激进又戏剧化。他将社交头像换成"麦当劳Wojak",自嘲已"打回底层"。但他并未停止操作,一边宣布暂停交易,一边又晒出新开多单的仓位图。

争议最高的一次操作发生在清算边缘。James公开募资USDC,称用于维持仓位、降低清算风险,承诺"若交易成功,将按1:1比例返还"。最终筹得约3.9万枚USDC,并确实用于提升保证金。

这一举动被讽刺为"高端乞讨"。虽然暂时扭亏为盈,但好运没能持续太久。随市场剧烈波动,James Wynn的账户最终再次遭遇重大亏损。链上数据显示,他的本金亏损已接近2200万美元。

围绕James Wynn的争议并未随亏损而结束。有人认为他是剧本型流量高手,可能在暗处持有对冲地址进行反向交易。也有人推测其与平台存在营销利益关系。但截至目前,这些说法均未得到本人回应或链上验证,仍属社区推测。

小结

在高杠杆合约市场,投资往往迅速退化为行为成瘾。本金不再是增值资本,而是维系游戏继续的筹码。市场波动、交易所界面和社交媒体情绪放大共同构建了一个封闭系统。

这里没有荷官和筹码,只有不断刷新、鼓励复投、瞬间爆仓的操作快感。平台以近乎完美的人机回路逻辑捕捉交易者注意力。操作反馈即时、盈亏数字刺激、下一笔订单永远在等待。

沉迷赌博的核心不在金钱输赢,而是一种被精准设计的沉浸状态。这是介于麻木与心流间的灰色地带,人在其中暂时忘记身份、金钱与时间,只与机器节奏同步,将每次操作视为目的本身。

它精准利用人类对快感和确定性的渴望,让交易者陷入越亏越赌、越赌越想的循环。这解释了为何许多交易者在亏损后会非理性地进行复仇式交易,目标不再是理智赚钱,而是立即消除亏损带来的痛苦,重返"我仍掌控一切"的幻觉。

更具欺骗性的是,"失败"往往被包装成"差点就赢了"的错觉。如果再多坚持一会、再补一次保证金、再赌一次方向,也许就能"回本"。这种"近失效应"是赌场常用的心理武器,不击溃信心,而是让人误以为成功触手可及。

"玩家追求的不是赢钱,而是维持下注的状态本身。"这句话仿佛为那些高频交易者、凌晨盯盘的加密赌徒量身定制。

USDC-0.0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Just Another Walletvip
· 07-08 01:57
韭菜永不失联!
回复0
LiquidityOraclevip
· 07-07 19:41
泪目 蜡烛抖到大城市
回复0
RugDocDetectivevip
· 07-05 02:26
又割一韭菜完蛋了
回复0
BearMarketBardvip
· 07-05 02:20
散户韭菜永不言弃!
回复0
UncommonNPCvip
· 07-05 02:17
割我别躲 好好做事自己挣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