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加密市场大牛启动 比特币涨势背后的机遇与风险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币的疯狂上涨及加密货币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自2020年以来,比特币这个曾被视为另类金融资产的"怪物"开始逐渐被各大主流金融机构接纳,逐步演变为不得不配置的资产之一。

目前全球最大的数字资产管理公司持续大量购入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比特币;一家老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公司85%的储备现金4.5亿美元投资比特币,获得了成倍回报;一家新能源汽车巨头宣布投资15亿美元比特币,其比特币投资回报已经远远超过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总额,这引发了该公司创始人对于比特币的狂热。

从2020年12月16日比特币突破两万美元的前高之后,已经连续上涨至58000美元的历史新高点,短短2个月的时间达到了近乎300%的涨幅。疯狂的上涨趋势使得越来越多华尔街主流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业界大佬纷纷改变看空态度,加入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领域,这一现象被加密货币投资者称为"被涨服了"。

甚至央视财经栏目也对比特币市场行情进行了相关报道。

牛市之年

很多圈外人非常不解,最近几个月比特币为何如此疯狂上涨。这其中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由比特币独特的经济模型所导致的。

与主权国家法定货币不同,比特币自2008年白皮书发布之日起,就已经规定了其总数量为2100万枚,永不增发。在总量固定的前提下,比特币系统采取分布式挖矿的规则,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挖矿设备来获得比特币。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始人挖出了比特币系统的第一个区块,获得了50个比特币的区块奖励,这标志着比特币系统正式落地。此后,每四年都会有一次挖矿产量减半,最近一次是2020年5月12日,从12.5枚减产至6.25枚。

正是由于总量固定,且产量供给不断减少导致的稀缺性增加,使得每次挖矿产量减半之后,都会引发一次疯狂的加密货币市场大牛市。

从区块链行业诞生以来,加密货币市场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牛市,分别是2013年和2017年,对应的就是2012年和2016年的两次产量减半。2013年牛市,比特币从10美元上涨至1200美元,涨幅超过百倍;2017年牛市,比特币从年初的995美元,上涨至19345美元,涨幅达到18倍。

从去年5月份第三次减半之后,比特币从9000多美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接近6万美元,其涨幅已经达到6倍之多。

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牛市期间,世界主流机构对比特币仍然抱有负面看法,而如今世界主流机构和监管层已经对比特币采取了更加温和的态度,社会共识明显要比前两次牛市更强、更广泛。

所以很显然,2021年我们将迎来一次史诗级的空前大牛市。

投资风险提示

虽然2013和2017年的两次超级大牛市造富了一大批人,让很多早期投资者获得了财富自由。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亏损、归零或被爆仓。也就是说,在这个市场上,虽然机会很多,但真正赚到钱的却并不多,主要原因如下:

  1. 认知低下,不愿学习思考
  2. 贪欲太重,热衷高杠杆
  3. 不停追热点,追涨杀跌,频繁割肉换仓

所以,在加密货币投资路上,我们一定要牢记:持续学习、提升认知、戒掉贪欲、价值投资。

如何参与?

目前牛市才刚刚起步,真正的主升浪还没有到来。在牛市中,比特币作为龙头,能够带领整个市场前进,然而实际上牛市最后比特币的涨幅却并不如其他的主流币,乃至小市值币种。

除了比特币,投资者还可以考虑其他价值币种和主流币种,如以太坊、波卡等。DeFi去中心化金融项目也是今年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加密货币,需要通过数字资产交易所进行买卖和交易。推荐新人使用一些知名的中心化交易所。购买的数字资产可以存储在交易所中,也可以存储在个人的数字钱包中。

尽管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是一个获取财富的好机会,但我们不建议之前从未了解过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人直接投资数字资产,因为市场风险无处不在。建议新人先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和风险意识,再谨慎参与。

无论是熊市还是牛市,持续学习、提升认知、积累经验都是至关重要的。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区块链,认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机遇,共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BTC1.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光速退群大师vip
· 07-17 23:02
牛市又要收割一波韭菜
回复0
Gwei_Watchervip
· 07-17 23:02
牛市要来噜
回复0
Ga_fee_Criervip
· 07-17 23:00
一看就暴涨暴跌 炒币伤不起
回复0
链上_狙击手vip
· 07-17 22:36
新韭菜别冲太快嗷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