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从零到估值:解析加密项目的筹资博弈
加密货币项目:从无到有的博弈
在加密货币领域,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只有华丽网站却能募集巨额资金的项目。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博弈论在背后发挥作用的结果。
回想一下美剧《硅谷》中的情景: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反而高于盈利公司。投资人的解释是,有实际收入会引发"多少"的问题,而没有收入则能激发无限想象。
加密货币行业将这一逻辑推向极致:产品越虚无缥缈,筹资能力可能越强。这并非缺陷,反而成为该行业最具盈利性的特征之一。
现实制约估值
拥有实际产品意味着面对冷酷的现实:
相比之下,仅有白皮书的项目潜力只受想象力限制。这造成了一个悖论:实干型项目反而遭受市场惩罚。
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在加密货币募资中,各方掌握的信息量不同:
对于缺乏实际产品的创始人,最佳策略显而易见:
表述越模糊,越难被证伪。功能越少,暴露的问题就越少。
为何没人要求更好的结果
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解释了为何人们会做出有害无益的选择。加密货币投资也存在类似情况:如果每个人都坚持看到可行产品才投资,市场会更健康。
但等待可能意味着错失早期高回报。最早入场者通常获利最多,即便项目最终失败。因此,投资者看似理性的个体行为(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结果(重视噱头而非实质)。
梦想与现实的交易
一个仅有网络文章的项目可以宣称将彻底革新行业,创造万亿价值。而有实际代码的项目则必须应对: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虚无溢价"——因完全脱离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集体炒作
当难以辨别项目质量时,人们会寻找共同的信号:
缺乏产品的项目可以将所有资源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非实际开发。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往往胜过技术开发。
现实案例
加密货币领域有许多仅凭白皮书就筹集巨额资金的案例:
这些案例都遵循一个模式:承诺越抽象或技术上越复杂,筹资越多,最终失败的风险也越大。
为何这种情况难以改变
从逻辑上讲,投资者应该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但博弈论解释了为何这难以实现:
这就是为什么缺乏产品的项目往往比真正开发实用产品的项目能筹到更多资金。
游戏规则本身没有问题,只是有些人过于擅长利用这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