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浪潮下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与创新机遇探讨

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能否在监管浪潮中存续?

加密货币不仅是技术创新,更代表着一种精神追求。当监管体系全面改革时,业内出现了两种思潮:一是对加密货币核心价值的深刻反思,二是对新应用场景的热切期待。

为探讨如何在监管改革中维护行业核心价值,以及新规框架下可能涌现的创新机遇,我采访了几位即将在某行业大会民间监管论坛发言的专家。这些资深从业者同时也是合理监管的支持者。以下是他们的观点精要。

Coindesk观点:加密货币的价值能在监管浪潮中存活吗?

如何在监管改革中守护加密核心价值?

Kayvan:

个人自由与自主权是加密领域的核心。隐私保护和去中心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实现这种自主权的基础。为确保这些价值得到尊重,我们需要重构讨论框架:聚焦于证明新技术不仅能"以不同方式",更能"以更优方式"实现现行法律的根本目标。

例如,许多金融监管规则旨在防范资产托管方滥用权力。但人类掌控这种权力时,贪腐风险难以根除。严格监管中介机构是一种方法,但从根本上消除"人类中介"这一角色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就像自动驾驶技术能从根本上消除酒驾隐患,而不是仅仅增加路检。

新技术应用必然有阵痛,其风险特征也不同于传统模式。但只要我们围绕"如何用技术创新更好地实现法律既有目标"这一核心命题展开讨论,加密世界的核心价值就能在监管演进中存续。

Connor:

区块链技术能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可靠性与安全性,前提是政策框架通过激励去中心化促进其发展。在合理监管下,区块链项目将持续推进去中心化,让用户真正掌控自身金融资产与数字财产,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

除金融应用外,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还可作为底层设施支撑多个领域:

  • 数据主权型社交平台:用户完全拥有并控制个人数据流向
  • 社区化治理平台:通过去中心化机制与科技巨头抗衡
  • 抗AI伪造协议:构建数字身份防护体系,抵御AI深度伪造攻击

我们认为,"控制权"是从法律角度界定去中心化最有效的切入点。通过"控制权测试"可大幅消解因代币控制权集中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项目争取证券法框架下的监管豁免或降级。

Lewis:

谈到核心价值,我更关注被加密世界吸引的开发者与用户的价值观,而非技术本身的属性。这个群体虽然被个人主权与去中心化理念召唤,但他们的精神图腾远不止于此。

过去十年,真正驱动我前行的是与这个多元创新社群的深度协作。他们以近乎偏执的激情构建"价值互联网",矢志让世界更紧密联结。我们必须认识到:加密生态本质是一套自下而上生长的工具系统,凝结着无数个体的智慧结晶,而非科技巨头的顶层规划。这种草根性,正是加密精神最动人的注脚。

Michelle:

去中心化是我最珍视的核心价值。只有将权力、控制权与决策权分散于网络节点而非集权实体,才能真正实现数字资产自主权与自由交易。对尚存中心化控制的环节,需要针对区块链系统特有的复杂性量身定制法律与监管防护机制。

确保去中心化原则得到尊重的关键,在于立法者和监管者必须深入理解底层技术架构。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规则时达成双重目标:既保护消费者免受资金损失与资产贬值风险,又能有效防范洗钱等金融犯罪对生态的侵蚀。

David:

作为从业二十余年的公司法律师,我始终是自由市场的忠实信徒。可转让财产权的法定认定、企业家自由试错权、"契约自由原则"(即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有权依意愿进行商品服务交换)——这些公司法基石,本质上正是加密精神的核心价值。

加密技术虽具革新性,但其"创新需与合理监管相平衡"的范式早有先例。商用飞机初现时,我们基于安全考量建立了飞行员资质认证与安全适航标准;如今航空业繁荣与监管框架已然共生共荣。同理,监管者完全可以在保持对新型软件商业模式开放态度的同时,制定针对性防护机制,在防范金融危机与恐怖融资等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监管改革是否正在开启有价值的新商业模式/产品?

Kayvan:

合理的监管框架对依赖社区参与和网络效应的商业形态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技术发展已大幅降低了个体及小型团队创造、分发内容的门槛,使其能与中心化巨头同台竞技。而有效的监管可通过双重路径进一步赋能个体:

  • 资本准入民主化:为合规主体开辟直接获取资本配置的通道
  • 生态参与大众化:推动主流群体参与生态建设,共享所在社区的网络效应红利

Connor:

这个问题尚无定论!随着一些立法逐步勾勒出监管轮廓,我们看到主流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显著提升。但在这些法案正式落地前,许多极具潜力的区块链项目仍将面临规模化困境。

我对以下领域的新项目持乐观态度:

  • 去中心化人工智能:构建抗审查的AI训练与推理网络
  • 数字身份协议:打造用户自主管理的链上身份体系
  • 社交媒体3.0:实现数据主权回归的内容生态

同时期待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新型架构获得法律地位认证。一些地区近期推出的相关法案已为此类组织的实验与进化提供了重要范本。唯有明确的监管沙盒,才能释放组织形态创新的全部潜能。

Lewis:

创新之门永不关闭!理想状态下的监管应当如春风化雨——既能以平衡可持续的方式促进创新,又能对社群真正采用的新商业模式作出灵敏反应。

我心中的完美监管范式,恰似汽车文明的演进史:当私营领域的创新者造出"无马之车"时,这些最初在泥泞马道上蹒跚的机械怪物,倒逼政府开始铺设硬化路面、绘制交通标线。诚然,规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驾驶行为,却让车辆得以更安全地飞驰。真正的技术突破始终来自私营领域:是车企不断研发新引擎与新车型,而非政府规定轮胎该用何种橡胶。

任何试图人为干预天平倾斜、强行扶持特定技术路线的监管措施——即便初衷良好——终将事与愿违并扭曲市场。创新者的使命是持续创造,监管者的角色应是守护与适应,而非越俎代庖。

Michelle:

过去十年深耕加密货币行业,我的工作始终聚焦金融诚信与消费者保护等高监管强度领域。目睹过在监管缺位期,稳定币等新型商业模式如何野蛮生长;也见证审慎监管如何通过明晰规则边界,推动创新产品在开发者信心与用户信任中走向主流。与十年前相比,当下加密项目对合规的重视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转变正为监管科技(RegTech)创造历史性机遇——通过构建自动化合规工具与流程体系,重构金融基础设施。在我们公司,我们每日践行的使命正是:基于AI驱动的安全自动化平台,优化流程、降本增效。反观传统金融机构,其核心系统多建于数十年前,根本未考虑与现代技术接口的兼容性,导致:

  • 数据孤岛化:信息碎片式存储于异构系统
  • 监管割裂:跨司法管辖区合规标准差异加剧操作复杂度

而加密平台先天具备合规基因:

  • 透明账簿:区块链技术保障可追溯的交易记录
  • 自动化风控:智能合约实现实时合规校验
  • 防篡改审计:链上数据永久存证不可逆
  • API优先架构:与监管科技产品无缝集成
  • 数据直通处理:直接从交易数据层自动化生成监管报告,避免人工汇总差错

这些技术特质赋予加密企业碾压传统金融的合规优势:在向监管方提供更精准信息的同时,大幅降低合规成本。

David:

加密世界蕴藏着多重革命性叙事:某加密货币作为抗审查的价值存储工具已存续多年,在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近乎"古董";但更令我振奋的是稳定币与现实资产代币化的浪潮。资本流动与图灵完备的全球可编程账本深度耦合的颠覆性潜力,至今仍未获得足够认知。

货币本是商业文明的血液,而加密技术正在重定义其循环系统——无论是近乎零摩擦的即时支付,还是让全球17亿无银行账户人群首次触达数字美元等价物,这些仅是变革序章。当前稳定币虽已初具规模,但即将落地的监管框架将引爆其大规模应用。关键在于构建"黄金三角"监管原则:

  • 挤兑风险最小化:通过储备透明与压力测试筑牢信任基石
  • 非法资金流阻断:平衡隐私保护与反洗钱监控的技术方案
  • 跨链互操作性:打破孤岛效应,构建统一流动性池

唯有如此,方能使稳定币真正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元。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MeltdownSurvivalistvip
· 07-24 06:01
看破不说破 玩就完事了
回复0
ForkItAllvip
· 07-24 05:28
监管监管 改来改去 还不是该玩照玩
回复0
FlippedSignalvip
· 07-21 07:00
要我说 这些专家都太理论化了吧
回复0
空投舔狗vip
· 07-21 06:57
监管就是纸老虎 废话这么多
回复0
SoliditySlayervip
· 07-21 06:57
还想监管我币,打不死的小强
回复0
ApeDegenvip
· 07-21 06:46
监管个锤子 该破圈还得破圈
回复0
GateUser-afe07a92vip
· 07-21 06:34
监管有啥用 大家早都成韭菜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