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从65亿元案件看稳定币监管困境与出路
稳定币监管的困境与出路:从65亿元大案看政策打压的局限性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公布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65亿元的跨境非法换汇案。令人关注的是,本案主要以USDT等稳定币为媒介进行操作。这已不是首次出现类似案件,近年来针对虚拟货币、稳定币的严厉打击一直持续,但为何相关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甚至规模越来越大?
稳定币为何成为黑灰产的首选工具?
稳定币之所以备受地下钱庄青睐,主要在于它突破了传统换汇面临的诸多瓶颈:
突破额度限制。通过链上转账可绕过个人年度购汇5万美元的上限,实现大额跨境转移。
降低资金池压力。无需在境内外双向备付,只需在境内归集人民币即可。
提高到账效率。链上转账平均1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完成,大大快于传统电汇。
增强隐蔽性。借助混币、脱敏钱包等技术,资金流向与真实身份关联被割裂。
利用司法管辖差异。可在监管宽松地区完成法币落地,规避境内监管。
稳定币的这些特性,不仅重构了非法换汇模式,也极大提升了黑灰产的效率与隐蔽性。它正在成为跨境资金"灰色流动"的新型技术基础设施。
为何持续高压打击难以遏制违法行为?
自2017年以来,我国对虚拟货币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码。然而,作为办理过大量相关案件的律师,我发现现实中存在以下困境:
抓获的多为"边缘人物"。被抓的往往是普通员工、"车手"、中间人等,而非真正的决策者和获利方。
主犯难以追及。许多案件的操盘者早已出境,跨国执法面临诸多障碍。
损失追回困难。大量涉案资产存放于境外平台或公司账户,实际追回金额往往远低于预期。
司法资源投入回报有限。一些重大案件耗时数年,投入大量警力,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碎片化的打击策略,让真正作恶者的违法成本仅限于让"替罪羊"服刑,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违法行为。同时,国家在一宗宗案件中投入的大量执法资源,能否换来系统性治理效果,值得深思。
稳定币的合法价值与应用场景
实际上,稳定币并非天然的犯罪工具,它在跨境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碳交易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
正因如此,美国、中国香港等地都在积极探索为稳定币设计"合规沙盒"。我们在评估监管政策时,不能只关注其风险,更需要深入理解其在金融服务、产业协同等方面的价值。
制度真空才是问题根源
从办案经历来看,制度的缺位才是导致执法困境的关键:
基层办案人员对区块链技术原理普遍缺乏认知,影响案件处理质量。
涉虚拟货币案件定性缺乏清晰边界,易造成法律适用摇摆不定。
执法策略碎片化,长期靠"堵漏洞、抓现行"难以形成可持续治理。
真正有效的制度建设,需要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构建能够引导、替代、规制的合规生态体系。这才是未来金融治理的正确方向。
未来的出路,不在于一味否定和打压稳定币这类技术工具,而是要构建精准有效的监管政策,让该打击的无处遁形,让该利用的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应对虚拟货币带来的监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