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Fi與信息繭房:Web3內容傳播的結構性挑戰

Web3內容傳播:舊問題的新表現

近期,許多人開始討論InfoFi是否會造成"信息繭房"。經過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我認爲這並非InfoFi特有的問題,而是內容傳播本身的結構性結果。InfoFi只是讓這一現象變得更加明顯。

從本質上看,InfoFi對項目方而言是一個加速器。它的目的是讓項目看起來熱門,吸引用戶注意,從而促進互動或轉化。項目方通常會分配預算用於InfoFi活動,同時尋求能夠動員有影響力意見領袖的營銷機構合作。

信息繭房的形成往往始於上層內容。當大型意見領袖發布推廣內容時,較小的意見領袖會跟風。再加上社交平台算法的推薦機制,用戶的信息流很快就會被同一項目的相似內容充斥。

這種現象給用戶造成了一種錯覺,似乎整個世界都在討論同一個項目。然而,這並非InfoFi的特有現象。在InfoFi出現之前,意見領袖同樣會輪流接受推廣任務。InfoFi只是將這種內容投放機制變得更加系統化和可視化。

InfoFi確實提高了信息的組織和傳播效率,但這種效率是建立在現有"注意力結構"基礎上的加速,而非顛覆。項目方傾向於將預算投向大型意見領袖,這部分內容會先行上線。InfoFi機制又調動了中小型創作者在短時間內集中輸出內容,社交平台的推薦算法隨之將這些內容識別爲熱門話題,形成閉環。

此外,由於內容源頭相對集中,創作者的寫作目標也較爲相似,大多是爲了參與、得分或獲得曝光,而非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項目。這導致用戶看到的內容表面上不同,實則相似,逐漸產生被困在單一項目敘事中的感覺。

對於用戶的焦慮,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內容重復性高:這個問題源於項目方的預算分配結構,而非InfoFi本身。

  2. 內容質量低、AI同質化嚴重:實際上,InfoFi的評分模型有對抗機制,過於機械、缺乏特色的內容難以獲得高分。高質量的內容仍然需要依靠優秀的敘事結構、觀點質量和互動數據。

  3. 活動上線後充滿"硬廣味":這是用戶最直觀的反感點。解決方案可以包括弱化項目上線的儀式感,以及引入自助投放機制。

理想的情況是,項目方能夠通過數據看板默默發放空投,獎勵早期自然互動的用戶,而不是公開宣布"參考InfoFi看板排名發放空投",這樣反而會導致用戶爲了獎勵而刷榜、搞虛假互動。

最終目標是讓參與不僅僅是爲了獎勵,而是因爲用戶真正感興趣。獎勵應該是一個意外之喜,而不是主要動機。

總的來說,InfoFi並非制造了信息偏差,而是放大了原本存在的傳播結構偏差。解決之道在於如何讓傳播結構更加健康,無論是通過提高參與門檻、優化激勵設計,還是引導項目方更自然地設置空投預期,都應該以提高內容質量爲目標,而不僅僅是追求內容數量。

如果能夠實現這一點,InfoFi就不僅僅是一個流量工具,而將成爲Web3內容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MerkleDreamervip
· 07-12 07:44
薅羊毛的本质就是炒热度
回復0
空投猎手007vip
· 07-10 15:20
这套路玩明白了,纯抄呗
回復0
NFTRegrettervip
· 07-10 00:44
跟风跟着迷失了属于是
回復0
熊市修行僧vip
· 07-09 08:57
这波主流又冲业绩 呵呵
回復0
永远在抄底vip
· 07-09 08:42
不就是毛愁劳资钱么
回復0
PrivacyMaximalistvip
· 07-09 08:37
啥时候能研究下怎么破局啊
回復0
Gas_FeeSobbervip
· 07-09 08:36
终于有人敢说这个了hh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