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加密生態觸及規模極限 公鏈經濟或迎3000億美元上限
加密貨幣生態的規模極限探討
加密貨幣生態的發展似乎正在逼近其規模極限。大模型領域的規模法則正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其週期,這一現象也許同樣適用於區塊鏈行業。在以太坊重返L1賽道、SVM L2進入發幣階段的當下,我們不妨借鑑規模法則,對加密生態的上限進行探討。
公鏈數據規模的天花板
全節點數據規模是衡量公鏈擴展性的重要指標。全節點代表了區塊鏈的完整備份,只有下載並參與區塊生成過程的用戶,才能真正擁有區塊鏈帳本。
目前,Solana以約400TB的全節點數據規模領先其他公鏈,同時維持着1500個節點的規模,在去中心化和效率間尋求平衡。相比之下,以太坊自2015年7月創世以來,全節點數據量僅有13TB左右。比特幣的643.2GB數據規模則堪稱精巧設計的典範。
中本聰在比特幣的初始設計中嚴格考慮了摩爾定律的增長曲線,將數據增長限制在硬件擴張曲線之下。然而,隨着摩爾定律逐漸接近其極限,硬件進步速度放緩,這一設計愈發顯得高瞻遠矚。
當前,CPU、GPU和存儲技術的進步都已趨緩。英特爾的14nm++工藝、英偉達50系列顯卡相較40系列的有限提升,以及3D NAND存儲技術在400層左右的工程極限,都預示着硬件發展正逐漸觸及天花板。
這意味着,在可預見的未來,公鏈底層硬件難以獲得突破性進展。面對這一挑戰,以太坊選擇專注於生態優化和重構,瞄準萬億規模的實物資產(RWA)市場。Solana則追求極致性能,但其龐大的節點規模實際上已經排除了個人參與的可能性。
代幣經濟系統的邊界
盡管人工智能領域未如預期般與加密貨幣深度融合,但這並未阻礙某些相關代幣價格的漲。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區塊鏈和AI技術的結合已成爲備受關注的趨勢。
以市值作爲衡量標準,我們可以粗略估算公鏈經濟系統的上限。以太坊約3000億美元的市值可視爲一個參考值。這並非絕對限制,而是基於當前市場表現的合理推測。
借鑑《規模》一書中的概念,我們可以將加密貨幣生態的發展分爲兩個階段:早期的"超線性規模縮放"和後期的"亞線性規模縮放"。前者體現爲系統規模擴大時,產出或效益以更快速度增長;後者則表現爲規模擴大時,某些指標增長速度低於線性比例。
DeFi生態系統也面臨類似的規模限制。以收益率爲例,從早期的高收益(如UST的20% APY)到現在的相對穩定水平(如某穩定幣的5.51%),DeFi的收益捕獲能力呈現下降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未來有萬億規模的實物資產上鏈,也可能會進一步降低DeFi的平均收益率,符合亞線性規模縮放法則。
綜合來看,當前鏈上經濟系統的實際規模上限可能在3000億美元左右,平均收益率約爲5%。這不代表單個代幣或總市值的絕對上下限,而是指可交易的總體規模。
結語
縱觀比特幣誕生以來的區塊鏈發展歷程,我們發現公鏈間的差異化趨勢並未消弭。比特幣逐漸與鏈上生態疏離,而鏈上信用和身分系統的不完善導致超額抵押模式成爲主流。
無論是穩定幣還是實物資產上鏈,本質上都是鏈下資產的槓杆式遷移。在當前的鏈上規模法則下,我們可能已經觸及到了類似摩爾定律的增長極限。從DeFi爆發至今僅5年時間,從以太坊誕生至今也不過10年,加密生態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同時也面臨着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