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創業者容易忽視的合規誤區:項目出海不等於完全合規自2021年以來,許多Web3項目紛紛將業務轉移至海外,以應對國內監管政策。同時,一些Web2開發者也在考慮向Web3領域轉型,但對項目合法性存有顧慮。無論是已經入局還是準備入局的技術人員,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項目應該設在哪裏?考慮到國內對Web3項目的嚴格管控,很多創業團隊傾向於"項目出海"——在海外註冊,技術團隊分布於香港、新加坡等地。許多技術負責人認爲這種"境外註冊+遠程部署"的方式能夠規避法律風險。然而,現實情況遠比想象的復雜。即使項目架構在海外,只要觸及中國法律底線,仍然存在被追責的高風險。本文旨在幫助Web3創業團隊理解:爲什麼"項目在境外"也可能觸發中國法律風險?## 監管背景下的生存邏輯對於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訴求是"先活下來"。合規問題往往被排在優先級之後。但有遠見的創業者會更早關注監管政策,了解法律邊界,判斷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從刑事風險防控角度,Web3項目技術負責人需要重點了解兩個關鍵監管文件:1. 2017年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2. 2021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這兩份文件明確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並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認定爲非法金融活動。特別是2021年的通知,明確指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出海不等於規避中國法律許多項目方認爲將公司註冊在海外就能規避中國法律。然而,離岸架構雖然在商業風險隔離、稅務優化等方面有作用,但在刑事責任層面,並不能構成對中國法律的豁免盾牌。離岸結構的主要功能是"商業隔離",而非"刑事保護"。它的主要效用包括:- 避免美國等地監管機關的證券法約束- 優化全球稅收安排- 實現期權激勵、融資結構設計等資本層面的便利- 與中國境內實體進行帳務與責任切割但如果項目涉及中國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爲,如非法經營、開設賭場、洗錢、傳銷等,即使公司主體在境外,中國司法機關依然有權根據"屬地管轄"或"屬人管轄"原則進行追責。## "穿透式執法"的含義"穿透式執法"可以從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兩個方面理解:1. 屬地原則:即使項目註冊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能被視爲"行爲發生在境內": - 項目用戶主要來自中國 - 項目核心成員或技術團隊位於中國境內 - 存在境內推廣、商務合作、結算等活動2. 屬人原則: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按我國法律應負刑責"的行爲,同樣可以被追責。"穿透式執法"在Web3領域的常見表現包括:- 穿透註冊地:即使公司在海外註冊,若用戶與運營在中國,仍可能被認定爲"境內實施犯罪"- 穿透技術身分:技術負責人即便只是顧問或開發者身分,只要參與核心決策或控制,也可能被認定爲"實際控制人"- 穿透鏈上數據:監管可通過鏈上溯源等方式確認項目是否涉及違法風險## 結語將項目"出海"並不能完全擺脫中國法律的監管。Web3領域的創業者和技術負責人應該認識到,項目是否具備合規基礎,關鍵在於項目本身是否觸及中國法律紅線,而非僅僅取決於註冊地。只有在早期階段就重視風險識別,才能讓項目走得更遠,活得更長。
Web3項目出海不等於完全規避法律風險 合規誤區需警惕
Web3創業者容易忽視的合規誤區:項目出海不等於完全合規
自2021年以來,許多Web3項目紛紛將業務轉移至海外,以應對國內監管政策。同時,一些Web2開發者也在考慮向Web3領域轉型,但對項目合法性存有顧慮。無論是已經入局還是準備入局的技術人員,都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項目應該設在哪裏?
考慮到國內對Web3項目的嚴格管控,很多創業團隊傾向於"項目出海"——在海外註冊,技術團隊分布於香港、新加坡等地。許多技術負責人認爲這種"境外註冊+遠程部署"的方式能夠規避法律風險。然而,現實情況遠比想象的復雜。
即使項目架構在海外,只要觸及中國法律底線,仍然存在被追責的高風險。本文旨在幫助Web3創業團隊理解:爲什麼"項目在境外"也可能觸發中國法律風險?
監管背景下的生存邏輯
對於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訴求是"先活下來"。合規問題往往被排在優先級之後。但有遠見的創業者會更早關注監管政策,了解法律邊界,判斷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從刑事風險防控角度,Web3項目技術負責人需要重點了解兩個關鍵監管文件:
這兩份文件明確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並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認定爲非法金融活動。特別是2021年的通知,明確指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出海不等於規避中國法律
許多項目方認爲將公司註冊在海外就能規避中國法律。然而,離岸架構雖然在商業風險隔離、稅務優化等方面有作用,但在刑事責任層面,並不能構成對中國法律的豁免盾牌。
離岸結構的主要功能是"商業隔離",而非"刑事保護"。它的主要效用包括:
但如果項目涉及中國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爲,如非法經營、開設賭場、洗錢、傳銷等,即使公司主體在境外,中國司法機關依然有權根據"屬地管轄"或"屬人管轄"原則進行追責。
"穿透式執法"的含義
"穿透式執法"可以從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兩個方面理解:
屬地原則:即使項目註冊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能被視爲"行爲發生在境內":
屬人原則:根據我國刑法規定,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按我國法律應負刑責"的行爲,同樣可以被追責。
"穿透式執法"在Web3領域的常見表現包括:
結語
將項目"出海"並不能完全擺脫中國法律的監管。Web3領域的創業者和技術負責人應該認識到,項目是否具備合規基礎,關鍵在於項目本身是否觸及中國法律紅線,而非僅僅取決於註冊地。
只有在早期階段就重視風險識別,才能讓項目走得更遠,活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