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DePIN機器人AI:挑戰與機遇並存 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DePIN與具身智能的融合:技術挑戰與發展前景
近日,一場關於"構建去中心化物理人工智能"的討論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FrodoBot Lab聯合創始人Michael Cho分享了他對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DePIN)在機器人技術領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的見解。盡管這一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其潛力巨大,有望徹底改變AI機器人在現實世界中的運作方式。然而,與依賴大量互聯網數據的傳統AI不同,DePIN機器人AI技術面臨着更爲復雜的問題,包括數據收集、硬件限制、評估瓶頸以及經濟模式的可持續性。
本文將深入探討DePIN機器人技術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擴展去中心化機器人的關鍵障礙,以及DePIN相較於中心化方法的優勢。同時,我們還將展望DePIN機器人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DePIN智能機器人的主要瓶頸
1. 數據收集與處理
具身化AI(embodied AI)需要與現實世界進行互動才能發展智能。然而,目前缺乏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支持這種數據收集,且業界對如何收集這些數據尚未達成共識。具身化AI的數據收集主要分爲三類:
2. 自主性水平
要實現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成功率需接近99.99%甚至更高。然而,每提高0.001%的準確率都需要付出指數級的努力。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呈指數性質,最後1%的準確率提升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實現。
3. 硬件限制
現有的機器人硬件尚未準備好實現真正的自主性。主要問題包括:
4. 硬件擴展難度
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實現需要在現實世界中部署物理設備,這帶來了巨大的資本挑戰。目前,高效的仿人機器人成本仍然高昂,難以實現大規模普及。
5. 評估有效性
評估物理AI需要長期的現實世界部署,這一過程耗時且復雜。與可以快速測試的線上AI大模型不同,機器人智能技術的驗證需要大規模、長時間的實時部署。
6. 人力資源需求
機器人AI開發仍然需要大量人力支持,包括操作員提供訓練數據、維護團隊保持機器人運行,以及研究人員持續優化AI模型。這種持續的人類幹預是DePIN必須解決的主要挑戰之一。
未來展望:機器人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盡管通用機器人AI的大規模應用仍有一定距離,但DePIN機器人技術的進展給人以希望。去中心化網路的規模和協調性能夠分散資本負擔,加速數據收集和評估過程。
一些積極的發展包括:
結語
機器人AI的發展不僅依賴於算法,還涉及硬件升級、數據積累、資金支持以及人的參與。DePIN機器人網路的建立意味着,借助去中心化網路的力量,機器人數據收集、計算資源和資本投入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協同進行。這不僅加速了AI訓練和硬件優化,還降低了開發門檻,使更多研究人員、創業者和個人用戶能夠參與其中。
未來,我們期待機器人行業不再依賴少數科技巨頭,而是由全球社區共同推動,邁向一個真正開放、可持續的技術生態系統。隨着DePIN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或將見證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開啓人工智能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