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代幣經濟:a16z重磅推出"協議設計"課程a16z近期一直關注超越代幣經濟的議題,繼"代幣設計"演講和《Tokenology:超越代幣經濟學》文章之後,再次推出備受關注的"協議設計"課程。作爲該課程主講人,a16z crypto的CTO Eddy Lazzarin強調,超越代幣經濟的關鍵在於協議設計,而代幣設計只是輔助手段。本文對該課程內容進行了精簡總結,幫助創業者深入理解協議設計在項目成功中的關鍵作用。## 協議演進的內在規律### 互聯網協議:交互的紐帶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由各種協議組成的網路。這些協議都是形式化的交互系統,能夠促進復雜的羣體行爲。互聯網協議的強大之處在於它不僅能夠連接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還能夠與軟件進行交互。因此,互聯網協議可以說是我們最重要的協議類型之一。### 協議的演進:Web1 - Web2 - Web3 協議的演進可以從去中心化程度和經濟模型的明確性兩個維度來分析:Web1協議:去中心化但缺乏明確經濟模型Web2協議:中心化且具有明確經濟模型 Web3協議:去中心化且具有明確經濟模型Web1協議如NNTP、IRC、SMTP等在價值流向、所有權等方面保持中立,沒有明確的經濟模型。但由於缺乏資金和特定功能,最終難以與Web2競爭對手抗衡。Web2協議完全由所有者控制,僅受商業策略和法律限制。它們解決了Web1的局限性,提供了特定功能,但也帶來了中心化的問題。Web3協議利用加密和區塊鏈技術,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時具備明確的經濟模型。它提供了開放性、互操作性和開源的特點,能在協議中整合資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Web3協議設計案例以"Unstable Confusion"爲例,介紹了Web3協議設計的幾個關鍵方面:1. 驗證機制:可採用博弈論、密碼學等方法確保推理準確性。2. 定價策略:可在鏈上建立訂單簿,或使用鏈上驗證的計算資源代理度量。3. 存儲機制:考慮鏈上存儲、專門的存儲加密網路或鏈外存儲等方案。4. 任務分配策略:可由工作者自選、協議分配或用戶選擇等方式。## 去中心化協議設計的要點1. 注意7個可能導致中心化的關鍵設計要素:命名空間、支付系統、聲譽、存儲、匹配、定價和驗證系統。2. 降低切換成本,促進不同系統間的互操作性。3. 充分利用Web3技術創建去中心化系統。4. 深入研究各方面,選擇最佳解決方案。總之,Web3協議設計應致力於構建長期穩健、真正去中心化的系統,爲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a16z重磅推出協議設計課程 探討Web3生態系統核心構建
超越代幣經濟:a16z重磅推出"協議設計"課程
a16z近期一直關注超越代幣經濟的議題,繼"代幣設計"演講和《Tokenology:超越代幣經濟學》文章之後,再次推出備受關注的"協議設計"課程。作爲該課程主講人,a16z crypto的CTO Eddy Lazzarin強調,超越代幣經濟的關鍵在於協議設計,而代幣設計只是輔助手段。本文對該課程內容進行了精簡總結,幫助創業者深入理解協議設計在項目成功中的關鍵作用。
協議演進的內在規律
互聯網協議:交互的紐帶
互聯網本質上是一個由各種協議組成的網路。這些協議都是形式化的交互系統,能夠促進復雜的羣體行爲。互聯網協議的強大之處在於它不僅能夠連接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還能夠與軟件進行交互。因此,互聯網協議可以說是我們最重要的協議類型之一。
協議的演進:Web1 - Web2 - Web3
協議的演進可以從去中心化程度和經濟模型的明確性兩個維度來分析:
Web1協議:去中心化但缺乏明確經濟模型 Web2協議:中心化且具有明確經濟模型
Web3協議:去中心化且具有明確經濟模型
Web1協議如NNTP、IRC、SMTP等在價值流向、所有權等方面保持中立,沒有明確的經濟模型。但由於缺乏資金和特定功能,最終難以與Web2競爭對手抗衡。
Web2協議完全由所有者控制,僅受商業策略和法律限制。它們解決了Web1的局限性,提供了特定功能,但也帶來了中心化的問題。
Web3協議利用加密和區塊鏈技術,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時具備明確的經濟模型。它提供了開放性、互操作性和開源的特點,能在協議中整合資金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Web3協議設計案例
以"Unstable Confusion"爲例,介紹了Web3協議設計的幾個關鍵方面:
驗證機制:可採用博弈論、密碼學等方法確保推理準確性。
定價策略:可在鏈上建立訂單簿,或使用鏈上驗證的計算資源代理度量。
存儲機制:考慮鏈上存儲、專門的存儲加密網路或鏈外存儲等方案。
任務分配策略:可由工作者自選、協議分配或用戶選擇等方式。
去中心化協議設計的要點
注意7個可能導致中心化的關鍵設計要素:命名空間、支付系統、聲譽、存儲、匹配、定價和驗證系統。
降低切換成本,促進不同系統間的互操作性。
充分利用Web3技術創建去中心化系統。
深入研究各方面,選擇最佳解決方案。
總之,Web3協議設計應致力於構建長期穩健、真正去中心化的系統,爲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