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生態發展的困境與前景近期,以太坊(ETH)再次成爲加密貨幣社區熱議的焦點。這場討論源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Vitalik與ETHPanda的對話引發了廣泛討論,二是相較於Solana,ETH對比特幣的價格比持續下跌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對此,我有一些看法想與大家分享。總體而言,我認爲以太坊的長期發展前景依然樂觀。目前市場上缺乏能與之直接競爭的對手,因爲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主張——"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去中心化"才是關鍵。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然而,當前以太坊生態發展面臨的瓶頸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路線Layer2造成了資源分流,影響了以太坊生態的資源分配。由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並不能爲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應用端難以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源和用戶關注,推廣和用戶教育陷入停滯。其次,以太坊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利益階級,阻礙了生態的流動性。這導致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動力不足。## Restaking對以太坊生態資源的影響以太坊的官方發展路線一直是通過分片(Sharding)技術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不受任何單一方控制的分布式雲平台。應用可以通過競價方式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調控。考慮到技術復雜度,以太坊社區最終選擇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要發展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獨立的Layer2上,而以太坊主網則成爲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除了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外,還可以充當信息中繼的角色。然而,去年年底開始火熱的Restaking賽道,以EigenLayer爲代表,對Layer2造成了一定的衝擊。Restaking直接復用了參與PoS質押的ETH,並對外提供執行功能,即所謂的AVS(抽象驗證服務)。這實際上是對Layer2的一種資源競爭,導致ETH失去了部分價值捕獲能力。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支付主鏈ETH成本的"替代共識方案"。以數據可用性(DA)層爲例,應用鏈原本需要通過在主鏈上調用合約來確保數據最終性,從而創造對ETH的需求。而Restaking提供了新的選擇,允許使用任何資產來支付共識購買費用。這使得原本由以太坊獨佔的DA市場變成了一個競爭市場,影響了以太坊的市場定價權和利潤。更爲關鍵的是,Restaking分散了本應用於應用推廣和市場教育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被投入到了對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中,而非用於推動應用生態的發展。缺乏足夠多的活躍應用直接導致了整個價值捕獲系統的低迷。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可能與去中心化組織的特性有關。在追求分布式去中心的組織中,各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和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可能有利於價值捕獲和創新,但在熊市的存量博弈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可能導致發展路線出現偏差。相比之下,像Solana這樣的中心化組織structure能夠更快速地捕捉熱點並推出相應措施。## 以太坊生態中的階層固化問題以太坊生態中缺乏像Solana、AVAX等項目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推動FOMO的力量,但不可否認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重要作用。在以太坊生態中,除了Vitalik之外,很難想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種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考慮到以太坊早期募資的規模和當前的生態價值,許多早期參與者已經積累了巨額財富。因此,這些早期參與者開始傾向於採取保守策略。相比擴張,維持現狀變得更具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變得更加謹慎。例如,早期參與者只需確保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將持有的大量ETH借給有槓杆需求的用戶以賺取穩定收益,就不太需要積極推動新項目的發展。盡管如此,我認爲以太坊的長期趨勢仍然樂觀。市場上目前缺乏直接競爭對手,因爲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主張——"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去中心化"才是關鍵所在,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因此,只要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應用生態的建設,以太坊的未來依然光明。
以太坊生態困局:資源分流與階層固化拖累創新
以太坊生態發展的困境與前景
近期,以太坊(ETH)再次成爲加密貨幣社區熱議的焦點。這場討論源於兩個主要因素:一是Vitalik與ETHPanda的對話引發了廣泛討論,二是相較於Solana,ETH對比特幣的價格比持續下跌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對此,我有一些看法想與大家分享。
總體而言,我認爲以太坊的長期發展前景依然樂觀。目前市場上缺乏能與之直接競爭的對手,因爲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主張——"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去中心化"才是關鍵。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然而,當前以太坊生態發展面臨的瓶頸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Restaking賽道對主流技術路線Layer2造成了資源分流,影響了以太坊生態的資源分配。由於Restaking的核心機制並不能爲ETH創造增量需求,直接導致應用端難以獲得充足的發展資源和用戶關注,推廣和用戶教育陷入停滯。
其次,以太坊生態中的關鍵意見領袖正在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利益階級,阻礙了生態的流動性。這導致開發者生態缺乏足夠的激勵,創新動力不足。
Restaking對以太坊生態資源的影響
以太坊的官方發展路線一直是通過分片(Sharding)技術構建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不受任何單一方控制的分布式雲平台。應用可以通過競價方式獲取計算和存儲資源,所有資源完全由市場供需關係調控。
考慮到技術復雜度,以太坊社區最終選擇了以Rollup-Layer2方案作爲主要發展方向。在這個方案中,應用可以選擇構建在獨立的Layer2上,而以太坊主網則成爲所有應用鏈的基礎設施,除了爲應用鏈提供數據最終性外,還可以充當信息中繼的角色。
然而,去年年底開始火熱的Restaking賽道,以EigenLayer爲代表,對Layer2造成了一定的衝擊。Restaking直接復用了參與PoS質押的ETH,並對外提供執行功能,即所謂的AVS(抽象驗證服務)。這實際上是對Layer2的一種資源競爭,導致ETH失去了部分價值捕獲能力。
Restaking爲應用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支付主鏈ETH成本的"替代共識方案"。以數據可用性(DA)層爲例,應用鏈原本需要通過在主鏈上調用合約來確保數據最終性,從而創造對ETH的需求。而Restaking提供了新的選擇,允許使用任何資產來支付共識購買費用。這使得原本由以太坊獨佔的DA市場變成了一個競爭市場,影響了以太坊的市場定價權和利潤。
更爲關鍵的是,Restaking分散了本應用於應用推廣和市場教育的寶貴資源。這些資源被投入到了對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中,而非用於推動應用生態的發展。缺乏足夠多的活躍應用直接導致了整個價值捕獲系統的低迷。
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可能與去中心化組織的特性有關。在追求分布式去中心的組織中,各方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發展和資源競爭。這在牛市中可能有利於價值捕獲和創新,但在熊市的存量博弈中,缺乏統一的資源調度可能導致發展路線出現偏差。相比之下,像Solana這樣的中心化組織structure能夠更快速地捕捉熱點並推出相應措施。
以太坊生態中的階層固化問題
以太坊生態中缺乏像Solana、AVAX等項目那樣積極的意見領袖。雖然這些領袖有時被視爲推動FOMO的力量,但不可否認他們對社區凝聚力和創業團隊信心的重要作用。
在以太坊生態中,除了Vitalik之外,很難想到其他有影響力的領袖。這種現象部分源於最初創始團隊的分裂,但也與生態內部階層的固化有關。許多生態成長的收益被早期參與者壟斷。考慮到以太坊早期募資的規模和當前的生態價值,許多早期參與者已經積累了巨額財富。
因此,這些早期參與者開始傾向於採取保守策略。相比擴張,維持現狀變得更具吸引力。爲規避風險,他們在推動生態發展時變得更加謹慎。例如,早期參與者只需確保AAVE等現有項目的地位,並將持有的大量ETH借給有槓杆需求的用戶以賺取穩定收益,就不太需要積極推動新項目的發展。
盡管如此,我認爲以太坊的長期趨勢仍然樂觀。市場上目前缺乏直接競爭對手,因爲以太坊的核心價值主張——"去中心化的執行環境"中,"去中心化"才是關鍵所在,這一基本面並未改變。因此,只要能夠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應用生態的建設,以太坊的未來依然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