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新模式引发热议,专业人士解读其背景与影响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法治总队发布了一篇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文章,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在web3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士,我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京模式并非首创根据公开信息,北京市公安局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了一种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模式。具体流程是:公安机关将涉案虚拟货币委托给北交所,后者选定第三方进行相关操作,通过香港合规平台变现为法币,最后将资金结汇后转入公安机关账户。然而,这种境内委托加境外处置的联合模式并非首创。实际上,早在2023年就有处置公司开始采用类似方式。## 中国虚拟货币处置的演变回顾历史,我国的司法处置经历了三个阶段:1. 处置1.0时期(2018-2021年左右):司法机关主要通过交易所OTC或私人渠道变现,存在合规风险。2. 处置2.0时期(2021年9月-2023年):受政策影响,国内基本停止虚拟货币处置变现,一些公司通过境外处置后结汇入境,但可能存在违规行为。3. 处置3.0时期(2023年底至今):出现了境内外联合处置模式,即国内司法机关委托内地第三方,再由其委托境外主体在合规平台处置变现,最后通过合规渠道将资金转回国内。## 北京模式的特点与潜在问题北京采用的模式虽然在当地属首次,但全国范围内已有先例。值得注意的是:1. 北交所实际上是一个中间方,需要再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实质操作。2. 要求提供110%的履约保证金,这一比例在实务中偏高。3. 关于服务费的规定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在非公开拍卖情况下的适用问题。## 未来展望尽管此次处置模式引发了一些猜测,但认为这预示着中国将放开虚拟货币交易为时尚早。事实上,国家从未禁止过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各地司法机关一直在探索相关方法。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两到三年内,我国大陆地区可能仍将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监管态度,不太可能全面开放普通公民参与相关交易。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新模式解析:从1.0到3.0的演变与前景展望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新模式引发热议,专业人士解读其背景与影响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法治总队发布了一篇关于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的文章,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在web3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士,我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北京模式并非首创
根据公开信息,北京市公安局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了合作协议,采用了一种涉案虚拟货币处置模式。具体流程是:公安机关将涉案虚拟货币委托给北交所,后者选定第三方进行相关操作,通过香港合规平台变现为法币,最后将资金结汇后转入公安机关账户。
然而,这种境内委托加境外处置的联合模式并非首创。实际上,早在2023年就有处置公司开始采用类似方式。
中国虚拟货币处置的演变
回顾历史,我国的司法处置经历了三个阶段:
处置1.0时期(2018-2021年左右):司法机关主要通过交易所OTC或私人渠道变现,存在合规风险。
处置2.0时期(2021年9月-2023年):受政策影响,国内基本停止虚拟货币处置变现,一些公司通过境外处置后结汇入境,但可能存在违规行为。
处置3.0时期(2023年底至今):出现了境内外联合处置模式,即国内司法机关委托内地第三方,再由其委托境外主体在合规平台处置变现,最后通过合规渠道将资金转回国内。
北京模式的特点与潜在问题
北京采用的模式虽然在当地属首次,但全国范围内已有先例。值得注意的是:
北交所实际上是一个中间方,需要再委托专业服务机构进行实质操作。
要求提供110%的履约保证金,这一比例在实务中偏高。
关于服务费的规定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在非公开拍卖情况下的适用问题。
未来展望
尽管此次处置模式引发了一些猜测,但认为这预示着中国将放开虚拟货币交易为时尚早。事实上,国家从未禁止过涉案虚拟货币的司法处置,各地司法机关一直在探索相关方法。
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两到三年内,我国大陆地区可能仍将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的严格监管态度,不太可能全面开放普通公民参与相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