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機構資金入場與代幣化股票:資深投資經理剖析加密市場新機遇
機構資金流向、代幣化股票與流動性變革:資深投資經理展望加密市場未來
在經歷多輪牛熊交替後,某投資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Pranav Kanade無疑成爲觀察機構資金流向的最佳視角之一。在最新的深度訪談中,他揭示了機構投資者正經歷的策略轉變、流動性代幣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以及對即將到來的代幣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別是在2022年市場調整後,機構如何重新審視其在加密領域的資本配置。
機構資金的真正入場
機構資金正逐步進入加密領域,主要表現爲兩種形式:直接購買相關資產和通過資產代幣化建立鏈上產品。目前,全球資本流動主要由家族辦公室、高淨值個人、捐贈基金、基金會、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等掌控,這些資本持有者通常通過被動策略(如ETF)或主動策略進行投資決策。
家族辦公室可能較早進入,因爲他們看到了流動性方面的回報潛力。去年,許多機構開始購買比特幣ETF,這是一種簡單的接觸方式。另一種方式是通過風險投資,尋找大型管理者進行分配。然而,目前仍有許多機構尚未涉足流動性資產或其代理領域,這正是當前的優勢所在。
流動性代幣市場的機遇
自2022年以來,約有600億美元資本流入早期階段的風險投資項目,許多創始人傾向於通過代幣形式實現退出,而非傳統的IPO路徑。從種子輪到IPO通常需要6至8年,而通過代幣發行僅需約18個月。對於某些業務模式而言,代幣形式的退出更具吸引力。
然而,這種趨勢也暴露出市場的流動性問題。許多通過代幣退出的項目在過去12至24個月內,代幣價格普遍下跌,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支撐這些代幣的價值。在傳統金融市場中,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在IPO時有深度的公共股權市場作爲支撐,但流動性代幣市場尚未形成類似的生態。
早期投資VS二級市場:資金流向變化
在加密市場中,供需不平衡現象顯著,特別是在流動性方面。由於資本供應不足,而市場對代幣和項目的需求巨大,投資者需在衆多代幣中篩選出具有潛力的項目。只有極少數有明確產品市場契合、能產生收入並回饋token持有人的項目才值得關注。
若未來除主流加密貨幣外的所有加密貨幣市值實現數倍增長,某些項目將直接受益於這一趨勢,其代幣可能吸引大部分價值流入。這類投資被認爲風險調整後具有較高回報潛力,同時保留了流動性優勢。
收入模式與現金流敘事
加密行業目前面臨二元選擇,要麼成爲互聯網的附屬品,要麼需要專注於創造實際價值(如收入)。世界上大多數大型資本池,要麼想配置"價值存儲"資產,要麼關注"資本回報型"資產。
加密行業一直以來似乎在回避如何證明其資產的真正價值這一關鍵問題。如果加密行業希望吸引主流資本,就必須專注於產品市場契合度,並明確說明這些資產爲何具有價值。只有當這個問題的答案變得顯而易見時,才會有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加密資產類別的規模才會擴大。
代幣化股票:下一個萬億級閥門
市場未來的演變可能有兩種主要方向。一種是通過代幣化股權的普及推動市場市值增長,例如傳統企業選擇以代幣形式而非股權形式退出市場。代幣化股權不僅具備傳統股權的屬性,還可以通過可編程功能實現更多用途,例如獎勵用戶或創作者。
另一種情況是現有資產價格漲,類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現類似疫情期間的刺激性政策,投資者可能會將資金投入尚未大幅漲的資產,從而推動山寨幣價格上升。
穩定幣立法與商業機遇
穩定幣立法即將通過,預計將推動一系列公司採用穩定幣以優化其業務成本結構。一些投資者已經開始關注公開市場中可能受益於穩定幣的企業,從互聯網公司到電子商務平台、零工經濟和體育博彩等領域,分析其支付給銀行系統的費用佔成本基礎的比例,並評估利用穩定幣是否能有效降低成本。
L1估值:現在VS未來
大多數L1代幣不會享有類似比特幣的"貨幣溢價"。市場最終會將這些代幣視爲基於現金流倍數估值的資產。關鍵在於關注未來2至5年的發展,評估當前在這些鏈上構建應用的開發者,如果其應用在未來取得巨大成功,將對鏈的區塊空間產生多大的需求。
基礎設施與應用的未來
目前尚未有任何殺手級應用從其所在鏈遷移並獨立構建完整技術棧的案例出現。L1基礎設施可能會形成類似雲計算領域的格局,應用可能在少數巨頭之間切換,而非自建鏈。
加密貨幣是否會通過現有Web2巨頭決定在其上構建或利用這些技術而走向主流,還是通過VC支持的初創公司創造出殺手級應用而走向主流,這個問題仍待解答。未來,類似WhatsApp整合穩定幣的功能可能成爲下一個突破點,但具體實現方式尚未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