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glu
vip
幣齡7.3年
最高等級1
用戶暫無簡介
剛剛騎車騎到一半,@anoma 我就覺得哪不太對勁——Fitcoin 怎麼還在漲?我明明敲空格敲到 1000 就習慣性停手,結果這次一咬牙繼續敲,居然一路飆到了 2000 Fitcoin,那一刻我差點以爲自己開掛了。
心裏發毛,我趕緊去翻了下@chimpfone2047
的官推,結果發現真相竟然是:他們把單車上限提到 2000 了!(怎麼沒人提前說一聲,我都快練出腱鞘炎了)
順手還發現,猜漲跌的限額也從 5w 提到 15w Fitcoin,這改動太及時了,以前衝榜真的是玩命猜,一輸直接清零,根本追不上那些卷王。
不過新系統也不是沒毛病,我剛剛去猜漲跌,到了 15 秒頁面就卡死了,不動如山,跟中毒了一樣;彩票球也是,一口氣連抽兩發,結果一個球都沒彈出來,我一臉問號,以爲觸發了“空手套白球”的隱藏彩蛋……
後來才知道——不是我非酋,是服務器太卡了。改了規則之後大家都衝得太猛,系統估計有點喫不消。希望官方趕緊修修這些 bug,不然我們這些“民間冠軍”可都要斷腿了。
單車上限:1000 → 2000
猜漲跌限額:5w → 15w
bug 狀態:彩票 & 猜漲跌卡住待修復
這波更新其實挺香的,之前大家都卡在猜漲跌 5w 上限,輸一次就GG。現在放開限額後,榜單競爭更白熱化,但也多了點希望。至於踩單車嘛,敲空格敲到手斷,也算是 Web3 罕見的“體力活”了……
服務器還沒修復完,多動腦、少點鼠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hainbills 是 Camp @campnetworkxyz 第三季測試網上線的新項目,主打“鏈上收款”這個很實際的場景。它不是常見的遊戲或內容平台,而是爲 Web3 創作者和商家打造的加密支付系統,可以一鍵創建收款請求、生成連結、接收付款、自動提現,整個流程就像一個去中心化的 Stripe,非常適合未來生態裏的變現需求。通過 Chainbills,任何人都可以無需部署合約,就在鏈上開啓自己的“收銀臺”,實現創作即收款,對 Camp 正在構建的「創作—確權—分潤」生態閉環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鏈上交互只需創建一個收款訂單、用自己錢包支付、然後提現,整個過程不到5分鍾,完成後自動驗證可獲得 5 根火柴;再加上三個簡單的社交任務,總共能輕鬆拿到 8 根火柴。目前我已經在任務表格裏更新了入口和操作步驟,建議還沒做的兄弟們盡快補作業,別錯過這麼實用又簡單的交互項目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那天我在羣裏吐槽:“現在網上聊天,根本分不清人還是AI。” 朋友甩了個連結給我:
@billions_ntwk ——全球第一個 Human + AI 網路。
起初我以爲是那種“掃眼球”的項目,結果發現全程只要護照+手機號,不收人臉,不收指紋,數據也不上交。用零知識證明直接搞定,隱私拉滿。
AI 也能被標記。誰是人、誰是機器,一眼看穿,薅羊毛的機器人直接沒戲。
註冊一次,就能在所有支持的應用裏通用。開發者也能基於這個協議防女巫攻擊,做出更幹淨的Web3世界。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宵夜還沒到嘴邊,我先刷了眼 @Infinit_Labs 的 Yapper 排行榜。
好家夥,中文區前 50 又被人擠爆了,離 20 萬 $IN 只差幾名!
這次活動是真的拼:
全球榜 150 萬 $IN
前 100 拿 75 萬
101~1000 平分 75 萬
中文區前 50 再加 20 萬!
三天!就剩三天!@KaitoAI
我已經在想怎麼衝分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在交易羣看到一句話:@dYdX
“dYdX v4.0 更新了,Reduce-only 終於來了!”
我第一反應:這不就是個小功能嗎?能有啥大用?
結果今天,差點因爲沒開這個功能,把我的倉位直接玩沒了。
事情是這樣的:
我平時交易喜歡掛條件單,昨晚設了個止損單,本來是打算“止損後空倉”,結果睡覺前忘了取消之前的限價買單。
要不是 dYdX v4.0 的 Reduce-only 把我攔住,我的空單直接被反手加倉,瞬間爆倉警告就要來臨。
那一刻我才明白,這玩意不是小功能,這是救命按鈕。
以前見過朋友被跨鏈提幣漏洞坑過,資金被瞬間轉光。
這次 dYdX 上 IBC 提現加了小時 & 日限額,甚至子帳戶負抵押直接凍結提現。
聽起來囉嗦,但說真的,這一套安全措施就是給交易員喫的“安眠藥”,不用每天提心吊膽怕被系統 bug 搞死。
以前 DAO 投票很多人都懶得管,結果 MEV 驗證者天天薅羊毛。
v4.0 直接上了 x/govplus 模塊,你要是作惡?代幣持有人直接懲罰你。
再加上帳戶授權功能,投票、復投都能一鍵交給別人搞定,連我這種“治理懶人”都忍不住投了幾票。
v4.0 不是“加點功能”,而是把 dYdX 從一個“純交易平台”,升級成了 更安全、更自治的衍生品生態。
以前你覺得交易是“自己和行情的戰爭”,
現在,有了 Reduce-only、IBC 限額、x/govplus,
你多了
DYDX3.22%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今天被 @Mira_Network 驚了一下。
本來AI這東西,我已經默認“愛胡說”,結果Mira直接給我來了一套“鏈上背書”。它不是單純驗證個數據那麼簡單,而是一步步進化:
先篩掉無效信息,再重構錯誤內容,最後直接生成經過驗證的事實,還寫進區塊鏈,誰也篡改不了。
我當時心想,這不就等於給AI裝了個“測謊儀+公證處”嗎?
它的邏輯完全用經濟激勵約束,AI要是亂說話,代價就是鏈上的真金白銀。換句話說,Mira不光讓AI有了智商,還給它塞了“良心”。
突然有點恐怖,又有點興奮。要是真成了,未來AI或許能零誤差、自主運行、徹底擺脫人工監管。
記下這一天,可能是AI變得“可信”的開始。
—— 反正,下次有人罵AI騙人,我就甩一句:
“去問Mira,鏈上見真章。”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剛開始,我只是想給海外的設計師朋友打筆 50 美元的小費。結果你們懂的,傳統跨境支付這套流程:手續費像刀割、到帳時間像蝸牛爬。等到錢真正到他手上,差不多已經過了兩天。
後來朋友跟我說:“你要不試試鏈上支付吧?用 @Aptos。”
我本來還以爲他開玩笑,畢竟印象裏的加密支付不是手續費高、速度慢,就是要對方折騰錢包。結果一用,的確好使:
0.125 秒一個區塊,錢秒到帳。手續費 0.0005 美元,連一顆口香糖都買不到。 穩定幣流動性 14 億+,直接穩得跟銀行結算差不多。 連機構都在用,5.4 億美元現實資產搬上鏈,根本不是玩票。
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我們被傳統支付“慢+貴”的劇本騙太久了。Aptos 就像一條隱藏的高速公路,能把支付這件事,從老掉牙的 SWIFT 直接拉到“眨眼到帳”的時代。
甚至我朋友還補了一句:“別說小額打賞了,未來跨境工資、企業結算,可能都得搬到 Aptos 上來。”
——我笑了笑,結果第二天,公司財務真問我:“那個 Aptos 帳戶,怎麼開?”
APT7.61%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這波 DIP-005 真的是 @defidotapp 史上最狠的 DAO 提案,直接把“通縮引擎”拉到最大檔!
1.87億 $HOME 回購,而且是“150%超額回購”——簡單翻譯:
用戶每解鎖1枚代幣
DAO從市場買1.5枚回來
不光全額對沖解鎖砸盤,還要多買50%直接收流通,這不是護盤,這是給幣價蓋了三層鋼筋混凝土!
🛡 三重保障,穩到離譜
1️⃣ 實時掛鉤解鎖:解多少回購多少,精準消滅拋壓
2️⃣ 每週TWAP:時間加權買入,避免被短線波動割韭菜
3️⃣ 復用DIP-004:成熟技術框架,執行平滑無Bug
投票時間:即日起~8月4日(北京時間)
福利加碼: $HOME 質押者不僅票數加權,還能額外刷XP,治理一把梭就是雙贏!
通縮=價值,這次DIP-005就是直接把解鎖變成“供應削減”,質押的朋友們,這票投下去,後面看幣價笑的就是你。
HOME-2.7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在刷鏈上數據的時候,看到 @campnetworkxyz 的 150 萬 IP 鑄造量,差點以爲自己眼花了。
這不是幾個 NFT 的事兒,這是 150 萬個創意被刻在鏈上,誰也改不了,連項目方都動不了。那一瞬間,我突然有種荒誕的感覺——原來“版權”不再是律師的遊戲,而是我們這種普通人也能玩的規則。
你能想象嗎?
有個 19 歲的大學生,用 Cyko KO 的模版 + MERV 的素材 Remix 出新角色,居然被 StoryChain 直接收錄,鏈上確認歸屬。
還有人把自己的粉絲團拉去寫 #NeverEndingStory,結果寫到第 42 章的時候,AI 直接接管劇情,把男主寫成了會區塊鏈籤名的貓……社區還投票說“好,就這樣”。
就在那一刻,我意識到:
IP 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創作者、粉絲、AI 的三方混戰。
👀 未來正在 @campnetworkxyz 鑄出來,而且,我們隨時能插上一腳。
IP6.2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看到一條讓我有點恍惚的新聞:
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把自己的交易業務徹底搬上了鏈。
以前我總覺得,TradFi(傳統金融)和 DeFi(加密金融)是兩條互不相幹的路。可沒想到,Robinhood 沒打招呼,直接給金融換了套底層“引擎”。
用戶完全感覺不到。
不用錢包、也不用改RPC,依舊是那個熟悉的Robinhood界面,點幾下就能交易。只是後臺早已換成區塊鏈在跑。
這讓我想起一句老話:
“真正的技術革命,不是讓人覺得新奇,而是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Robinhood 這次就是這麼幹的。
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只是 Robinhood 接入了加密,而是加密終於被當作“金融基礎設施”用起來了。
歐洲市場先落地,接下來呢?也許未來,TradFi 和 DeFi 再也不會分家,只有一個統一的 “Fi”。
加密不再是要“教育用戶”的東西,它已經悄悄融進了日常生活。
或許,真正的主流化,就是這樣不聲不響地發生的。
ARB4.39%
DEFI-5.4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在咖啡館刷 Kaito 的時候,隔壁桌兩個老哥在爭論 DeFi。
一個說:“哎呀,DeFi 這種東西太復雜了,換鏈、配池子、算收益,我寧願躺平。”
另一個卻笑:“你落伍了,現在有個東西叫 @Infinit_Labs ,AI 直接幫你把研究、執行全包了,就像點外賣一樣簡單。”
我本來還當他們吹牛,結果順手一看 @KaitoAI 榜單,INFINIT 真的在熱榜上,連 @arbitrum、@Aptos、@0xPolygon @dydx 的用戶都在用。
這下我才意識到,原來 DeFi 不一定要“硬核”,AI 也能把它變成人人都能玩的東西。
有點像從“手衝咖啡”突然變成“膠囊咖啡機”——你不懂萃取沒關係,按一下就能喝到專業級的味道。
所以說,INFINIT 不是工具,它是在給普通人開一扇門,讓“會不會技術”不再是門檻,拼的反而是你的點子能不能賺到錢。
——而這,才是我看到的下一個 DeFi 爆點。
KAITO2.72%
DEFI-5.49%
ARB4.39%
APT7.6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躺在牀上,本來只是想隨便問問AI:“最近區塊鏈治理有什麼深度文章推薦嗎?”
AI很快甩給我一串結果:標題漂亮、觀點犀利、總結到位,連重點都幫我標好了。
我當時還挺感動,心想:這也太省事了吧!
可刷到第三篇的時候,我忽然覺得哪兒不對勁——
這些文章的觀點,全都驚人一致:
不是“去中心化改變世界”,就是“公鏈治理就是笑話”。
要麼全是夢想,要麼全是批判,中間那些帶數據、帶爭論的分析呢?一個都沒有。
我心裏咯噔一下。
這玩意兒並不是在“幫我找信息”,它是在“幫我選立場”。
於是我又換了個問題問AI,試圖找點不一樣的聲音。結果呢?
AI依舊非常禮貌地“優化”了我的需求,推給我的,還是同樣的調調。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了 @Mira_Network 提過的觀點:
AI的偏見,比AI的幻覺更可怕。
幻覺好歹能被戳穿,一查就知道是錯的。
可偏見呢?它就像溫水煮青蛙,慢慢把你的信息世界“調味”,你甚至不覺得哪兒不對。
等你發現的時候,你早就習慣了那個被AI修飾過的“單一世界”。
所以我現在真的有點怕:AI不是在幫我節省時間,而是在一點點改寫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而這,也是爲什麼 @Mira_Network 在 @KaitoAI 的榜單上這麼熱:
它盯的不是AI寫錯幾個字,而是AI如何一點點“塑造”我們看世界的窗口@arbitrum @Aptos @0xPolygon @shoutdotfun
$E
ARB4.39%
APT7.6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話題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